找到相关内容161篇,用时15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魏晋玄学向佛学转变的内在哲学根据

    可以看到,道安的本无、竺法深的本无异说都渊源于王弼的本无理论。道安认为:"无在元化之前,空为众形之始。"(注:吉藏:《观论疏》,《大正藏》卷四十二。)竺法深则认为:"未有色法,无有于有,故从无出有,即无在有先,有在无后。"(注:吉藏:《观论疏》,《大正藏》卷四十二。)这两种说法大致无差别,都是将王弼的本无作了般若学的解释,只是在概念上作了替换而已。  郭象的"玄冥"、"独化"说在形式上否定了王弼...

    申俊龙,刘立夫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0011342270.html
  • 吉藏大师的论破方法

    取得“内外并收,空有俱摄,大小兼罗”[8]的效果,因此,“略洗四迷,则纷累都尽耳[9]”。不过,除以上所列举的四种外,他在《观论疏》《大乘玄论》对地论·摄论二学派以及其它的诸学说也进行了详细的论破...继承龙树和提婆的破法,并非凭空杜撰,所以具有权威性。不过,吉藏大师在《观论疏又列出如下三种方法:   “一约就缘假破,二对缘假破,三并决破。就缘假破者,就众缘内检无有自(性),如五阴内无人,四微...

    慧光法师

    |五明研究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10/09045091623.html
  • 六家七宗

    观论疏有简洁的论述,吉藏引竺法琛的话,概括了本无异宗的旨趣:  本无者,未有色法,先有于无,故从无出有。即无在有先,有在无后,故称本无。(《观论疏》卷二本)   大意是说,所谓的“本无,是指...资料窥测其原貌。竺法温也是信奉心无宗的,他说;“心无者,无心于万物,万物未尝无。此释意云,经说诸法空者,欲令心体虚妄不执,故言无耳,不空外物,即外物之境不空。”(吉藏《观论疏》卷第二末)他又说: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333652413.html
  • 三论宗重要著作

    动寂、通古、玄得。  《观论疏》又名《中论疏》。吉藏大师撰,共十卷(或作二十卷)。内容解释青目注释的《中论》,并继承僧朗、僧诠、法朗等三论的传统,发抒一己独特的见解。疏首先说明僧叡的《中论序》,...论》的注释书。内容初设六科阐释僧叡的《十二门论序》。其次立玄谈五门详论有关《十二门论》的论名,诸法实相,与《观论》的比较等问题;继而诠释本文。与《观论疏》、《百论疏》同为三论宗所依的论疏。  《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041667620.html
  • 三论宗“八不”义

    中道。此“八不”是诸佛之圣教,诸法之实相,众圣之行处。所以《观论疏》云:“八不者,盖是正观之旨归,方等之心骨,定佛法之匾正,示得失之根源。迷之则则八万法藏冥夜游,悟之则十部经如对白日。”此“八不”理论是古印度大乘佛教观学派与中国三论宗的重思想理论之一。意为宇宙万法皆由因缘和合而有生灭等现象,若就自性嘏言实则无生无灭本自空寂。此八不名“不”者,“不”是不于一切法。否定义、破义和观法义,用“不”...

    理 净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511046697.html
  • “格义”学的历史意义与现代意义

    第一,原先以《老》《庄》等书义理拟配佛经义理的风气仍然存在。如由诠释《般若经》意见不同而衍生的“六家七宗”(注 6 ), 几乎没有一家不用这种“格义”方法。吉藏《观论疏》说: 什法师...132 本无宗所说的“无在万化之前,空为众形之始”“未有色法,先有于无,故从无出有”,就是《老子》的意思。吉藏《观论疏》又说: 第二即色义。但即色有二家:一者关内即色义。明即色是...

    周庆华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410945617.html
  • 三论宗简介

    其影响,直接沿袭般若学的传统。   六家七宗除识含宗的“心识为大梦主”,具有唯识思想外,其他诸宗与三论思想都有深厚渊源。  本无宗:吉藏大师在《观论疏说:“安公明本无者:一切诸法,本性空寂,故云...大师所主张的即动即静、即真即俗、不落二边的般若真义仍有距离,所以成为《肇论》所破的对象。   本无异宗:《观论疏》引琛法师的话说:“本无者,未有色法,先有于无。故从无出有,即无在有先,有在无后,故称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041267617.html
  • 诸法性空论

    观论疏》记道安的本无义为:“无在万化之前,空为众形之始。夫人之所滞,滞在未(末?)有,若诧(宅?)心本无,则异想便息。……详此意,安公明本无者,一切诸法,本性空寂,故云本无。”《名僧传钞·昙济传》则...空心识的倾向,这与般若空义仍然是有差异的。   本无异宗 代表人物有竺法深与竺法汰等。其观点,据吉藏的《观论疏》记载是:“未有色法,先有于无,故从无出有,即无在有先,有在无后,故称本无。”安澄的...

    洪修平 陈红兵

    |五明研究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12/07052795582.html
  • 中国早期的般若学

    的人物;一般相信,他早年热衷于安世高的小乘禅,晚年则宗重支谶、支谦的大乘般若。他对“本无”的主张,已无第一手资料可考,却可以从后人的作品当中窥其二一。例如,隋朝吉藏的“观论疏”即曾说:“一者释道安明...者,未有色法,先有于无。故从无出有,即无在有先,有在无后,故称本无。”(吉藏“观论疏”;大正四二,二九)“复有竺法深即云,诸法本无,壑然无形,为第一义谛,所生万物,名为世谛。故佛答梵志i四大从空而生...

    杨牧一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2045365247.html
  • “有无”初探 ──以《阿含经》、《中论》为主

    世界佛学名著译丛》第64册。  注二︰释证融《净明句论.第十五品观自性》译注, 第78页,1994,中华佛学研究所毕业论文。释自范〈“有无”的探讨──以《阿含经》、《中论》、《观论疏》为中心〉,《谛观...5.释自范〈“有无”的探讨──以《阿含经》、《中论》、《观论疏》为中心〉(台北,《谛观》第82期,1995年7月出版)。   6.William L.Ames“The Nation of ...

    见恺法师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055048730.html